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福建,往往是许多候鸟迁徙的优选地。许多候鸟沿着迁徙线路,跨越万水千山,来到温暖的八闽大地。
去年年底,“候鸟式旅行”成为热门的旅行方式。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2024第四季度,南下预订酒店且入住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订单量同比翻番。北方的人们纷纷化身“候鸟”,奔赴南方温度适宜、风景优美的城市。
这个初春,不妨“飞来”福建,游览这里的湿地公园。做一只“候鸟”,也看看真正的候鸟。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位于福州市东部沿海,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发育最为完善、自然、典型的河口三角洲。其处于华中亚热带森林、华南雨林两个生物地理省和西北太平洋区、中国南海区的交汇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有突出地域特色。这里有野生动植物137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1种,附近海域是全球海洋物种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2022年8月,“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海、陆生物地理过渡带”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项目。同年10月,闽江河口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全球视角下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示范。这里分布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8种、濒危物种7种、易危物种11种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
2024年11月15日,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分会(IFLA-APR)年度会议上,公布了2024年非洲、亚太和中东区(AAPME)风景园林国际大奖。《神鸟归巢·湿地新生——闽江河口湿地保护修复与遗产地筹备规划》荣获2024年IFLA-AAPME风景园林大奖杰出奖。
1月14日上午,被誉为鸟类“活化石”的白鹤到访福州闽江河口湿地,数量足有30只。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评定为极危物种。它们在西伯利亚繁殖,种群中98%的个体在江西鄱阳湖一带越冬。长期以来,鄱阳湖以南地区极少发现白鹤的踪迹。此次白鹤的集中亮相刷新了该种群在福州地区观测到的数量。
位于五虎山下的塔礁洲湿地公园是乌龙江中下游的一个岛屿,位于闽侯县祥谦镇,是福建省公布的第一批50个重要湿地之一。
岛上建有环岛路、湿地观景屋、观鸟平台、荷韵栈道及生态田园景观,是福州经典的观鸟地之一。塔礁洲湿地公园面积3.33平方公里,风景优美。每年都有大量越冬候鸟飞到这里栖息,白鹭、苍鹭、斑嘴鸭、绿翅鸭、小天鹅、普通鸬鹚等常年在此栖息,越冬水鸟达3000只。
塔礁洲既是候鸟迁徙路上的驿站,也是水鸟重要的越冬地。2010年1月以来,最多可观测到53只小天鹅在此越冬。如今,江边水草中不时有白鹭成群结队飞过,不远处五虎山巍峨耸立,与塔礁洲湿地相得益彰。
每年冬天以及迁徙季节,都有许多鸟类在塔礁洲湿地栖息或短暂停留,使得福州的观鸟爱好者不用去太远的地方即可观赏到众多野生鸟类。塔礁洲湿地为鸟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是福州近郊不可多得的经典观鸟地之一。
福州兴化湾湿地位于福建省沿海中段,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湾型滨海湿地,也是黑脸琵鹭在中国的重要迁徙停歇地之一。每年的十月到次年三月,在福清兴化湾湿地都能发现黑脸琵鹭的身影,这里是它们在中国境内最主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之一。
退潮时分,来到兴化湾湿地,你会看到成群的黑脸琵鹭正在河滩上休息。它们时而悠然踱步,时而低头觅食,标志性的长嘴像一柄长勺,迅速在水中来回搅动,抓取鱼虾。
黑脸琵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种群数量极少,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等级为濒危。
黑脸琵鹭主要栖息在池塘、河口以及沿海部分滩涂、沼泽等湿地环境,而兴化湾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刚好很适合。2022年,福建省观鸟协会观测到367只黑脸琵鹭,占全球数量的5.8%。
五缘湾湿地公园位于厦门岛东北部,是岛内唯一集水景、温泉、植被、湿地、海湾等多种自然资源要素于一体的生态空间。
片区内现有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和10余座无人生态小岛,种植6116平方米红树林,吸引90多种野生鸟类觅食栖息,包括很多鹭科鸟类、鸻鹬类及林鸟,曾经一年观察并记录上百种鸟类。
据统计,目前厦门野生鸟类数量已达450种。厦门市观鸟协会数据显示,厦门的鸟,大约70%是候鸟、30%是留鸟。在这些候鸟中,又以冬候鸟居多。
一只只鸟儿宛如精灵,为五缘湾带来无限生机和乐趣。远远望去,鱼翔浅底,水鸟翻飞,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优美景象。
成群候鸟结伴南归,飞抵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片广袤的“海上森林”,它们时而游弋水面,嬉戏觅食,又时而成群,连续起飞,鸥鹭翔集、珍禽蔽空的场景好不壮观。
漳江口红树林拥有着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补给站,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每年8月开始,都有大批鸻鹬类、雁鸭类、鸥类和鹭类等冬候鸟,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与华北东部一路南飞至此越冬栖息或者短暂停歇,直到次年4月天气回暖返程。
在这里,260余公顷的天然红树林是反嘴鹬、黑翅长脚鹬、斑嘴鸭、绿翅鸭等几十种候鸟的最爱。据观测,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候鸟的数量都有七八千头左右,加上一些本地留鸟,总数可达两万头以上。
随着红树林湿地生态不断改善,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家底持续“增厚”,至2022年底累计记录超185种鸟类,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鸟类23种,常年分布和迁徙停歇的鸟类数量达到两万余只,漳江口水域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属于典型的河流型湿地公园,是对外展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重要窗口。
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山秃丘荒、满目疮痍。近年来,长汀强化科技创新,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为加快推进长汀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实现了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历史性跨越。如今,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85年的146.2万亩减少到30.5万亩,水土流失率从31.5%降至6.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据了解,在长汀县首次发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之后,龙岩市新罗区、清流县、明溪县等地均发现了其活动轨迹。福建省首次记录到的新鸟种斑头雁也是在这里发现的。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这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栖息。白琵鹭、小天鹅、红嘴鸥......汀江湿地公园吸引了许多珍稀鸟类,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