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世界自然基金会8月10日在尼泊尔发布报告说,各国科学家10年来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一共发现了353个新物种,包括世界上最小的鹿、会飞的青蛙和有100万年历史的壁虎等,但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正遭受生存威胁。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2007年发现的会飞的青蛙的资料照片。这种青蛙身体呈翠绿色,可以利用长在脚上的蹼在空中滑翔。新华社/法新 世界自然基金会10日在尼泊尔发布报告说,各国科学家10年来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一共发现了353个新物种。 报告说,这些新物种包括242种植物、16种两栖动物、16种爬行动物、14种鱼类、2种鸟类、2种哺乳动物和61种无脊椎动物。在这些新物种中,包括世界上最小的鹿、会飞的青蛙和有100万年历史的壁虎,但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正遭受生存威胁。 “如果气候变化的趋势不能逆转,有些物种将会消失”,报告负责人塔里克·阿齐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是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
近一个月来,我国多地接连发现了新物种。三峡白前、雅江舌喙兰……这些新物种是什么?发现新物种之后应该如何做?接连发现的新物种,以植物学家命名近日,浙江和海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名为“白盖鸡油菌”的新物种,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围绕“能吃吗”“好吃吗”展开讨论。白盖鸡油菌是真菌界的新物种。近一个月来
原文地址:记者4月13日从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工作人员4月11日在山上巡护时发现,此前在南岳衡山发现的新物种南岳老鸦瓣已开始结果。
记者4月13日从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工作人员4月11日在山上巡护时发现,此前在南岳衡山发现的新物种南岳老鸦瓣已开始结果。 结果的南岳老鸦瓣。 早前,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前往南岳衡山祥光峰一带例行巡护时,发现了五百多株南岳老鸦瓣新小样群。经权威机
原文地址:年,贡扎加叶蛙在巴西东北部被发现,那里可能有更多未被描述的脊椎动物。图片来源:DIEGO J. SANTANA 参与绘制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地图的生态学家现在已经迈
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一堇菜科植物新物种,命名为河源堇菜。该学术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发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叶钦良是河源堇菜发现人之一。据他介绍,2021年2月,保护区科研团队和中山大学科研团队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近日,记者从福建省林业局获悉,福建在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在福州市永泰县发现了漆属新种——少叶漆。该成果在国际权威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
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近年来,在执行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拟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澳大利亚、美国科研人员,在获取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实物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球自然历
科斯莫角龙头的艺术模拟图一些科学家9月22日说,他们在美国犹他州沙漠地区发现两种全新恐龙的化石。它们可能与三角龙是近亲。这两种新恐龙都是食草恐龙。其中一种命名为科斯莫角龙,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头部“装饰”最多的恐龙;另一种命名为犹他角龙,头部有5个角,体型相对较大。美联社报道
4月,福建省建瓯市林业局科研人员在位于鹫峰山脉的建瓯市水源乡横路村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修大戟”。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权威期刊《Systematic Botany》上发表。
原文地址:中新网昆明7月5日电 (盛家瑔)记者5日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中心获悉,此前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苴那村的鼬类化石经鉴定属于貂鼬(Eirictis)的一
近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魏辅文院士团队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广东省科技厅等项目的资助下,在海南发现了一种新的半索动物,并命名为魏氏舌形虫(Glossobalanus weii)。相关成果发表于《动物之谜》(ZooKeys)。魏氏舌形虫外部形态。研
今天(11月30日)上午,浙江丽水市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市行政中心举行。会上宣布丽水市发现一个淡水鱼类新物种——瓯江小鳔鮈[bio jū] (Microphysogobio oujiangensis),并正式发布《丽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这也是全国首个地市级层面的
记者15日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了解到,该团队近年在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管蛛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种蜘蛛新物种。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上发表。据了解,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此次资源调查中,共计发现两属四种蜘蛛,包
原文地址:记者1月28日从湖南师范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于1月17日在ZooKeys上报道了一种来自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脊蛇新种,以模式产地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为词源,命名为南
近日,江西省万安县第二中学的生物教师曹正华和郭文青在居住小区雨棚的墙体上面发现生长了一小片“蘑菇”并伴随了周边苔藓的枯黄现象。两位老师联想到了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从而提出“蘑菇是否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导致了苔藓枯黄现象发生”的疑问。出于专业敏感性,曹正华没多想便联系到了中
5月21日,记者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历时8个月完成的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已公布,在全球首次发现3个新物种。 日前,湖北省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日活动在恩施州建始县举办。会议透露,在宜昌市点军区、恩施州巴东县和神农架林区发现薄鳅属、盘鮈属和荷马条鳅属鱼类3个未被描述的新物种。 湖北省生
近日,上海高校科研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两个鱼类新物种,它们还是中国特有鱼类。7月13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近日,该校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动物学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唐文乔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等
5月21日,记者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历时8个月完成的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已公布,在全球首次发现3个新物种。 日前,湖北省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日活动在恩施州建始县举办。会议透露,在宜昌市点军区、恩施州巴东县和神农架林区发现薄鳅属、盘鮈属和荷马条鳅属鱼类3个未被描述的新物种。 湖北省生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于富强专题组近日在云南发现两个白块菌新物种,命名为松露块菌和曲靖块菌,均具有一定食用和经济价值。块菌隶属盘菌目块菌科,是一类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其中以意大利白块菌和法国的黑孢块菌最为名贵,前者国际零售价换算成人民币动辄数万元,被誉为厨房里的钻石、地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根据目前采集到的样本,龙州中华喀鳅眼睛已彻底消失或仅残存一个
目前,科学家在日本屋久岛低地月桂森林发现一种奇特的寄生植物,它们并不采用光合作用,而是像寄生虫一样从真菌获得营养物质。据腾讯的报道称,这一新物种植物通常情况下真菌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该植物采取寄生方式,再从真菌获得营养。这项令人惊奇的发现将使研究人员能够再次评估屋久岛低地月桂森林的生态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资源普查对于查清中药资源本底、丰富资源数据库、构建共享服务平台、做好中药资源总体规划、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发表了题为“C
原文地址:中新网杭州2月19日电(张煜欢)近日,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在杭州余杭的野外调查中发现了一个鱼类新物种——苕溪鱲(Zacco tiaoxiensis),系一种鲤形目鲤科鱲
19日,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日,该省舟山市普陀区完成2021年至2022年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确认发现全球新记录种“普陀条孢牛肝菌”。 据悉,该新物种被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人员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发现,其外形为暗棕色的“伞面”、布满鳞片的“伞柄”,是一朵样貌特殊的“蘑菇”。经形态观察和
我国科研人员在龙泉山脉中段发现一种卫矛属植物新种——成都卫矛,基于分子测序、形态学研究结果,确认该植物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成都卫矛”,用以显示该植物被发现的区域位置。这一发现,为中国卫矛属植物增添了新成员。这一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西南山地植被调查与编研创新团队、重
科研工作者日前在海南鹦哥岭山脉腹地发现了痣长革扁蝽、轮叶三棱栎、附生植物球兰等六、七种新物种。专家认为,新物种的发现对研究岛屿森林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动植物物种在岛屿封闭环境中的形成、进化、演变及其独特性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月中旬,华南农业大学、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和海南省鹦
原文地址:日,记者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获悉,该团队近几年对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弱蛛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11个弱蛛物种,包括10个新种和一个江西省新纪录种。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动物分
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国际学术发展大会日前在京举行。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已经在31个省份922个县开展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全国1.9万人参与,共发现了2个新属32个新物种。其中一个新属,为了纪念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