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编者按:为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时刻关注生态环保领域的热门线日,我们将召开第十届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会,专注于生态与安全的紧迫议题。本文整理了来自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建议,以期为两会的代表委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近年来,我国热衷于自然生态保护,推动了大规模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陆生野生动物数量的显著增加。然而,这一变化也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野生动物致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和范围正在迅速扩大。随着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相关问题也开始影响到周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
2024年12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频繁报道老虎袭击家畜的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根据对2024年度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在3月至12月间共发生了10起较为严重的野生动物致害事件,伤害人数和损失情况不容小觑。致害动物主要包括东北虎、黑熊和野猪,其中野猪事件占比达到60%,造成数人受伤。野生动物致害事件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发生地区分布广泛,尤其集中在黑龙江、陕西、四川、江苏、江西和浙江等地。
国家对于野生动物致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致力于弥补损失与救助。然而,这些大多为后端补救手段,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多次修订,致害补偿制度的建立等。尽管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但面对频发的野生动物致害事件,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后端应对措施已显得捉襟见肘,更多的前端干预措施亟待建立。
前端防治措施重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野生动物种群的监测与预警,二是积极对野生动物出没区域的社区民众进行干预与指导。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众生态意识的提升,如何将监测与预警有效结合,并落实到社区层面,成为了防治野生动物致害的关键所在。
第一,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监测投入。需要准确了解野生动物种群的变化趋势,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调控和预防措施。目前,在关注大型肉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方面,相关技术和人力资源还显得捉襟见肘。面对此局面,我们必须增强监测与预警的能力,以避免野生动物与居民生活的直接冲突。
第二,对社区进行引导和干预。社区民众的知识普及至关重要,公众需要了解野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以及如何与之和谐相处。通过建立社区巡逻队、开展宣教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对于曾经发生致害事件的地区,更应加大关注和干预,确保居民安全的同时,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最佳效果。
总结:面对野生动物致害事件的再次增加,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通过前端的监测与警示机制以及社区干预,形成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社会合力。通过这次全国两会的提出建议,希望能有效引发国家及各地政府的重视,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而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