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两会建议工作组将于2025年2月20日上午9点召开第十届“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会”。
为更好地服务两会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将人民群众强烈所盼、普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带上两会,中国绿发会两会建议工作组已面向生态环保领域启动征集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现将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建议整理分享如下:
野生动物致害事件及范围扩大,其防治重点应该从后端善后环节前移,强化其前端监测预警与社区干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以及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同时野生动物致害的事件和范围也同样呈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和各级政府为应对野生动物致害做出了大量努力,随着技术力量的成熟和社会生态意识的加强,应对野生动物致害的防治重点应该从前期的后端善后处理,移往防治前端“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与社区干预。
2024年12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频频发生老虎伤牛事故。志愿者拍摄。
野生动物致害,是指在我国局部地区由于特定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上升,而带来的对周边农作物损害、家畜家禽伤害、工农产生产设施损毁、甚至对社区民众造成生命威胁等状况。
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致害事件多发,致害范围明显出现增长。从2024年度不完全统计来看,从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全国共发生10起影响较大、伤害较严重的野生动物致害事件,其涉及到的野生动物主要有东北虎、黑熊和野猪,其中野猪肇事数量最多,占到60%,共咬死咬伤4人。野生动物致害事件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秋冬季,分布范围多集中在黑龙江省、陕西、四川、以及江苏、江西、浙江、北京等地区。尤其是我国以前较少发生野生动物致害事件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这一变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应对野生动物致害、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国家及相关省市均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包括国家层面,不仅多次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做出明确规定,而且大力推动与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相配套的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制度在相关省市落地;地方层面,从2005年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且致害频次较高的省份开始出台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截止2024年底,国内共有14个省或直辖市出台了相关规定。且由于野生动物致害地区,多发生在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对其致害补偿能力较差,于是在2008-2015年期间,国家还安排了6450万元的野生动物致害专项补偿经费,对困难省区的野生动物致害事件进行国家补助。这些措施对解决野生动物致害问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措施,均是对野生动物致害这一问题的后端或善后应对,但随着2024年野生动物致害事件的密集出现,对野生动物致害问题前端的干预变得尤为迫切,应该引起国家和野生动物肇事多发各省市的高度重视。其前端防治的内容,主要涉及两大块,一是对区域性野生动物种群的监测与预警,一是对与野生动物活动范围重叠、或食物冲突区域的野生动物致害影响区域的社区民众行为进行指导与干预。尤其是在当前相关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有关野生动物监测与预警技术相对成熟,以及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已大力提升的基础上,对野生动物肇事前端着手干预的时机已成熟,且综合防治效应要远远优于单纯的肇事事后补偿。
第一,加大对野生动物致害重点区域的监测与预警投入,准确了解区域性野生动物种群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野生动物调剂或预防措施。在针对国内大型兽类造成的致害损失方面,比如针对亚洲象、东北虎、雪豹、黑熊、棕熊、狼等大型肉食动物致害的监测方面与预警方面,目前我国相关省份均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人力投入严重不足,急需补足这一短板;而对近年大量出现在中东部地区的野猪致害,加大监测与预警就更为迫切。因为只有在建立起系统监测的基础上,才可能对当地野生资源进行科学调剂,否则就会出现本底资源不清、帐底糊涂,民间却已纷纷成立打野猪队、县级政府花钱雇人打野猪的乱相。
第二,加大对野生动物致害社区民众的引导与干预,减少野生动物致害冲突。由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野生动物数量稀少、远离人们的生活生产区域,社区民众普遍对之接触较少,对其生态习性不了解,故而在一些重新与野生动物交生密集接触的区域,也是野生动物致害或潜在致害的热点区域,社区民众亟需了解野生动物生境、习性、共处策略、甚至生态补偿政策。从中国绿发会在2024年接触并协调的东北虎咬人咬牛、东方白鹳鱼塘捕食等事件来看,社区民众对野生动物致害的动物习性、防治、补偿等均不了解,十分欠缺,而加大对野生致害社区民众的引导、宣教与干预,组建社区巡逻队等,则可以通过成体系“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与行动的推广,减少致害冲突,实现二者的和谐共处。